談歌
發布時間:2021-03-16 | 發布者: 東東工作室 | 瀏覽次數: 次
談歌
經常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好友轉發的鄧麗君歌曲,驚訝于鄧麗君的粉絲之多。
鄧麗君的歌我也是非常喜歡的。她唱的大多是愛情歌,作為流行歌曲,她獨創了氣聲唱法(不知是否有氣聲唱法這一說),給流行歌曲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她的歌,輕柔柔的象纏綿不斷的細絲;嬌媚媚的象喁喁細訴的情話,能夠平撫燥動的情緒,能夠潤濕干涸的心田。不過,我認為,她的歌,最大的特點就是:吐詞清晰。你不必看歌詞,就能聽清楚她唱的內容。
現在的大部分流行歌手,他表演時咧開大嘴在臺上又蹦又跳地唱,但如果不對照歌詞,你根本就聽不清他唱的是什么。聽網上的MP3也是這種情況。也許,這些歌手以為,現在的學術文章叫人看得不知所云是謂“高深理論”,那么,歌唱得叫人聽不清歌詞是謂“陽春白雪”?
也不能只怪大嘴巴的含糊,曲調的拗口和歌詞的不相配也是一個重要因素。譜曲的人要寫出好曲來或者作詞的人要寫出好詞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詞句這樣唱說不定發聲困難,那么就要改成那樣的曲調或者那樣的詞語,唱的人輕松了,聽的人也輕松了。
鄧麗君這一輩的當紅歌星,都是有專人寫詞作曲的,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有一個創作團隊。這些詞曲作者,音樂功底雄厚,文學修養也雄厚,寫出來的詞曲不但針對她們的唱法特點,也考慮到了中國語言文字的特點,二者結合,當然字正腔圓了。
記得幾年前偶爾聽到央視播放的一部反映海軍生活的電視劇的片頭曲,那首歌是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的“我愛這藍色的海洋”,聽原唱那真是鏗鏘有力飽含深情,加上又是少見的四三拍子,在當時風靡一時,我們一幫知青經常唱?墒请娨晞≈袇s是一位流行歌手在演唱,給我的感覺,就象一個無所事事的二流子,在冬日的街道上,一邊閑逛著曬太陽一邊大聲哼哼來發泄情緒。
我在九十年代中買了一套四盒由新大陸娛樂有限公司制作的《紅太陽-毛澤東頌歌精選》VCD光盤,上面的歌都是我耳熟能詳的:“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天上太陽紅彤彤”等等,這些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的歌給我的印象太深了。一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把光盤安放到機器上。然而……悲慘啊,太悲慘世界了,我沒有聽到熟悉的張越男、孫家馨、胡松華、李雙江等人的聲音,卻聽到一群洋洋得意的流行歌手在哼哼著這些原本極其優美的歌曲,正如我聽那部電視劇片頭曲的感覺一樣……不忍卒聞啊不忍卒聞!我當時幾乎惡心得想要嘔吐,懊悔得想要撞墻,那光盤弄得我象是猴子拈塊姜——吃又怕辣,丟又舍不得,只好當作雞肋束之高閣。
不可否認,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各具美感。民族唱法的特點是聲音高亢嘹亮、清純透明,極其優美極其抒情,所以那些歌才能在我腦海里縈繞不去。
用通俗唱法演唱的流行歌曲,也有許多的經典之作。象黃土高坡、濤聲依舊、九妹、酒醉的蝴蝶等等,唱得有聲有色、聲情并茂。不過,這樣的聲線、這樣的唱法,來唱原本是民族唱法的歌曲,就要考慮考慮了。至少要考慮三個問題:一、通俗唱法唱那些歌是否還有原唱那種美感;二、吐詞是否清晰;三、能否唱出那種精、氣、神。
詩有詩魂,畫有畫魂,歌有歌魂。這里講的歌魂,就是指歌的精、氣、神,是一首歌的精髓。要真正唱好一首歌,不但要有好的歌喉和嫻熟的技巧,最重要的就是要唱出這首歌的歌魂。術業有專攻,任何人都不可能包打天下,再優秀的歌手也不能唱好所有類型的歌。很難想像如果讓鄧麗君去唱《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會是什么樣的情況。
并不是說流行歌手就一定不能唱民族唱法的歌,但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選唱符合自己的嗓音特點的歌,還要理解并且唱出歌魂。所以,很多歌曲,原唱聽起來很陶醉很給力,翻唱聽起來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其實世間的事情大柢如此:你要干好它,除了具備必要的技能外,還要理解并掌握它的精髓。